[Objective
哲学大师-通过共性与个性的概念来理解类与对象
文章目录
- 哲学大师-通过共性与个性的概念来理解类与对象
- 如何理解
- 什么是共性与个性
- 怎么把理解类与对象
- 类与对象里面有什么
- 如何定义
- 怎么去定义一个类
- 定义类的接口部分
- 定义类的实现部分
- 如何使用
- 如何去定义一个变量
- 如何去创建一个对象
- 如何去调用类方法
- 除此之外
- 如何运用 self 关键字
- 形参个数可变的方法
- 本篇小结
如何理解
什么是共性与个性
相信看过高中必修三的大家都有印象,但是我们还是来复习一下吧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怎么把理解类与对象
类即类别,可以看成是共性
对象也称实例,可以看成是个性
对标上述三点:
- 类具有不同对象的普遍性质;对象内的数据又有区别其他对象的特殊性质
- 每个对象都有属于的类,每个对象都有它自己的数据,又有类的成员变量与方法
- 类决定它的对象的变量与方法,不同对象之间存储的数据可以不同
类与对象里面有什么
对于面向编程来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成员变量与方法
-
成员变量:用于描述该类的对象状态的数据
-
方法:用于描述该类的行为
如何定义
怎么去定义一个类
Objective-C 中定义类有两个步骤 定义接口部分与实现部分
- 接口部分:定义该类包含的成员变量与方法
- 实现部分:为该类的方法提供实现
定义类的接口部分
- 用 @interfac 来声明类的接口部分
- 用紧跟类的一对花括号声明该类成员变量
- 后面部分声明该类的方法
- 用 @end 表示声明结束
如下
//ECPerson.h
#import<Foundation/Foundation.h>@interface ECPerson : NSObject
//interface 中文意思即接口
//Myclass 是此处定义的类名
// NSObject 是 Myclass 继承的父类名
{int _age;NSString* _name;//可以使用任何类型//变量名应为下划线 + 驼峰命名法
}- (void)setName: (NSString*)name andAge: (int)age;
//‘-’ 表示该方法为实例方法;对象又称实例
//在方法声明中,所有的类型都应该用圆括号括起
//id 可以代表所有对象类型,会在运行时候确定需要动态调用的方法而非在编译时候确定(动态绑定)
- (void)say: (NSSting*)content;
- (NSString*) info;
+ (void)foo;
//‘+’ 表示该方法为类方法
//二者不可混淆 对象方法调用者只能是对象,类方法同理
@end
Object-C 的方法签名:
“方法名” + “:” + ”形参声明“
无冒号即该方法不带形参声明
定义类的实现部分
- 类实现部分的类名应该与接口部分相同
- 实现部分也可在声明成员变量,但是只能在实现部分使用
- 必须为接口部分每个方法提供方法定义
看看语法
//ECPerson.m
#import"ECPerson.h"@implementation ECPreson {int _testAttr;//只能用于实现部分,相当于被隐藏
}
- (void)setName: (NSString*)n andAge: (int) a {_name = n;//方法形参名不同是被允许的//相同反而更麻烦,重名时局部变量会覆盖成员变量_age = a;
}
- (void)say: (NSString*)content {NSLog(@"%@", content);
}
- (NSString*) info {[self test];return [NSString stringWithFomat: @"name %@, age %d.", _name, _age];
}
- (void)test {NSLog(@"1");//只能在实现部分使用的方法
}
+ (void) foo {NSLog(@"ECPerson");//可通过类名调用
}
如何使用
如何去定义一个变量
语法格式如下
类名 变量名;*
如何去创建一个对象
语法格式如下
[[类名 alloc] 初始化方法];
alloc 是 Objective-C 的关键字,负责为该类分配空间,创建对象 分配空间之后是初始化,由于所有对象都继承 NSObject
类,故都有一个默认初始化方法 init 也支持 用 new 初始化,但是不建议,所以不过多介绍了
如何去调用类方法
无论调用类方法还是实例方法,结构都是一样的,需要有主谓宾三个部分
语法格式如下
[调用者 方法名:参数 形参标签:参数值 …];
如果声明多个形参,需要为每个形参传入相应的值
实例方法必须用实例调用,类方法必须用类调用
Objective-C 允许直接通过对象访问成员变量
语法格式如下
对象->变量名;
除此之外
如何运用 self 关键字
self 表示出现方法(只应在方法中出现)中的调用者,可以通过其访问该类的另一个方法或成员变量,也可做返回值
具体怎么样做呢?来看看吧
#import<Foundation/Foundation.h>
#import"ECDog.h"@implementation ECDog
- (void)jump {NSLog(@"doing jump");
}
- (void)run {[self jump];NSLog(@"doing run");
}
@end
self 总是代表当前方法的调用者,谁在调用该方法,self 就代表谁
通过 self 也可以避免成员变量被局部变量覆盖,实现强行访问成员变量
形参个数可变的方法
在最后一个形参名后加逗号与三个点
注意: 个数可变的形参只能处于列表的最后,即一个方法中最多只能有一个个数可变的形参
光说不练怎么行,来看我定义一个方法
#import<Foundation/Foundation.h>@interface VarArgs: NSObject
- (void)test: (NSString*)name, ...;
@end
那么如何获取呢?
可以通过以下关键字
- va_list 用于定义指向列表的指针变量的类型
- va_start 指定开始处理的列表并让指针变量指向第一个参数的函数
- va_end 结束处理可变形参,释放指针变量的函数
- va_arg 返回获取指针当前指向参数的值,并将指针移动到下一个参数的函数
不难看出,上述关键词操作类似于链表操作,故也可以把其看作链表而非列表来理解
来看看实现吧
#import"VarArgs.h"@implementation VarArgs
//arg 即自变量 argument 的缩写
- (void)test: (NSString*)name, ... {va_list argList;//类似初始化链表if (name) {//先确定 name 是存在的NSLog(@"%@", name);va_start(argList, name);//类似获取链表头指针NSString* arg = va_arg(argList, id);//类似逐个遍历链表while (arg) {NSLog(@"%@",arg);arg = va_arg(arglist, id);}va_end(argList);//类似释放链表}
}
@end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autoreleasepool {VarArgs* va = [[VarArgs alloc] init];[va test: @"111", @"222", @"333", nil];//最后一个为 nil 以明确结束点}
}
本篇小结
- 类与对象可以理解为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类与对象中包含成员变量与方法两个重要概念
- 定义类需要定义其接口与实现两个部分
- 定义一个变量与创建一个对象的语法格式
- 调用类与实例方法与直接访问成员变量
- 通过self关键字调用方法的调用者
- 形参个数可变但是最多只有有一个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