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
永生计划是一项以永生为目标的高科技研究计划。该计划在2012年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全球未来2045年国际会议”上,由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提出的。该计划将人类思维移植进机器身体中,以实现长生不老。同时该计划又名为“阿凡达”计划,目前已有超100名科学人员加入。
1、 中文名: 永生计划 计划属性:高科技研究计划 提出人:德米特里·伊茨科夫
提出时间:2012年3月 提出场合:全球未来2045年国际会议 又 名:“ 阿凡达”计划 目 标: 永生
目录
- 1 基本简介
- 2 计划推出
- 3 阶段任务
- 4 计划进展
- 5 质疑问题
- 6 功能
- 7 理论基础
- 8 发展方向
- ▪ 冷冻复活
- ▪ 基因技术
- ▪ 纳米技术
- 9 更换器官
- ▪ 干细胞技术
- 10 永生基金
- 11 发展意义
2、 1、 基本简介
“永生人”计划将“消除”人类的衰老和死亡,克服人类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基本限制。在生物身体耗尽之后的延长生命中,个人意识在被移植到的新的躯壳中能够做出独立决策。 计划推出
2012年3月初,在 莫斯科举行的“全球未来 2045年国际会议”上,现年31岁的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 特里·伊茨科夫(DmitryItskov)对与会者宣称,要推出一项以永生为目标的高科技研究计划,将人类思维移植进机器身体中,以实现长生不老。已经为此聘请100多位科学家进行这项研究,并且正在寻找更多科学家参与——这项名为“ 阿凡达”的计划将带领人们走上长生不老之路,“有着完美阿凡达特质的人将能继续在人类社会中生活,谁都不想死”,“我知道这个目标对许多科学家来说都是一项艰巨挑战,但我相信如果你们将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某件事上,最终就能将梦想变成现实”。
阶段任务
首先创造一种人脑控制的机器人,然后把 人脑移植给一种类人 机器人,然后把人的意识上载给一种代理机器人来取代手术移植。他认为,只用10年就能做到把一个有功能的大脑移植给一个机器人,从而使其步入在30年内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征程,即人类意识完全与躯体脱离,并被置于一个 全息身体内。 这项计划的初步目标是在10年内实现将人脑通过手术移植到机器身体里,这个新的身体将拥有完美的脑控机制接口和人脑维生系统,这样大脑就可以在体外长期生存。伊茨科夫希望这个过程不需要把人送入手术室,“移植”的效果仿佛是把人的灵魂从肉体剥离出并放入到机械体中,肉体和机械体对于灵魂来说都好似空空的茧衣。“科学的下一步不是迈向制造新的人体,而是要有一个完美的人脑链接仪器和一套维系脑组织不死的系统,以便大脑能在人体外存活”,这套系统研发出来后首先对残障人士和将死人士使用。阶段一,2015年至2020年,实现人脑远程控制机器人 。阶段二,2020年至2025年,实现把人脑转移至一种生命保障装置保存,用机器代替会衰老的人类躯体 [2] 。阶段三,2025年至2035年,制造人工大脑,一种可以上传人类思维、情感、记忆的电脑环境。其目标是,制造全息身体。此处,“全息”特指一种技术,可以让从物体发射的衍射光能够被重现,其位置和大小同之前一模一样。从不同的位置观测此物体,其显示的像也会变化。因此,这种技术拍下来的照片是三维的。 阶段四,2035年至2045年,实现机器躯体涅槃 [2] ,研究专注于创造仿真人脑,在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直接把人类思维“上传”到装有仿真人脑的机器身体内,永生不死。伊茨科夫还希望能与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合作, 永生计划 (10张) 该机构正开始研究利用思维遥控机器人,让人类士兵远离战场的技术。 除却一切极其困难的暂时性技术挑战,伊茨科夫的梦想还有一些需要考虑的重要事情。首先,虽然其计划的后面阶段太奇特而显得荒谬,但是第一阶段是完全可行的(实际上已经在做了)。此后,跃向第二阶段(把人类智能移植给一个机器人)是一个相当大的跨越。不过,如果人们愿意使其有可能在今后30年就实现,那么人们就要考虑一个长远的可能性,即现在活着的许多人有可能在有生之年要面对这种技术。 计划进展
事实上人类已经开始走上摆脱肉体存在的道路。第一阶段——创造一种人脑控制的机器人——已经指日可待。实际上,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已经在通过一项名为“阿凡达”的项目着手此事。 五角大楼希望创造一种人脑一机器界面,使士兵能够用思维控制两足机器人。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2013年预算报告中披露,已经为“阿凡达”项目拨款700万美元,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让人类士兵用思维控制类人机器人参战,使真人能够远离危险的战场。“阿凡达”项目将让人类士兵与半智能两足机器人结成有效伙伴,让机器人成为“代理士兵”他们相信,未来战争将是机器人“代理士兵”之间的对决。 人类在活体生物组织与类生物神经网络兼容 、模仿活脑的微芯片和模仿人脑功能的整个计算机领域正在取得进展。已经创造出各种人造器官。人脑是其中最最复杂的,但遵循某条推理路线——伊茨科夫看起来遵循的就是这条路线,那么人们创造一种神经类似物只是时间和决心的问题。 质疑问题
据《 纽约时报》报道,大部分研究者并不看好将人类的大脑“上传”给电子人,并且对这一项目持怀疑的态度。当被记者问及“你是疯了吗?”是,伊茨科夫则解释称“一个伟大事业的开端总是这样的”。 该报记者对伊茨科夫进行专访后形容,相比较于商人,伊茨科夫更像是一个“乌托邦”者。他认为,借助他的“阿凡达”们,可以终止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饥饿,因为一个机器需要的是维修而非食物,同时,这一计划将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平和”的、“意识”的时代,在他看来,这能够帮助人们停止生活的不安和恐惧。 所以,伊茨科夫认为自己事实上在拯救生命,例如,帮助身患残疾的人体验完整就是其中一项。他说:“这一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回答关于哲学上的‘存在’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大脑,什么是生命及意识,什么是宇宙。” 根据美联社的报道,在纽约召开的一次由神经学专家参与的会议上,伊茨科夫设计的时间表被大部分与会专家指出“太过野心勃勃以致不切实际”。 学者拉泽尔·普哈洛说,伊茨科夫的一些构想不可能实现,“即使实现,也未必是好事……我不喜欢永生,因为我认为,永生如死亡一般无趣。” 分析人士称,这一计划与“克隆人”等议题一样,都面临着伦理上的考验,因为届时世界上人的形态将分为两种,一种是切实存在的人,还有一种是以光影和意识存在的人。这样两种形态人的存在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整个世界还有待讨论。另外,这种替身人终究还需要靠技术和能源来维持,是否真的能够实现“永生”也有待商榷。 伊茨科夫成立全球未来会议组织来处理这一项目所引发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纽约时报》评论称,人们可以想象到未来对于这一项目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如果伊茨科夫成功, 历史会以“勇敢的梦想家”记住他;如果他失败,“荒唐”一词肯定会出现在他的讣告中。
功能
1.掌握永生技术:永生计划 是以人体冷冻复活技术为基础,利用 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纳米技术,全息技术,思维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等手段,打破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使人类达到永远年轻,健康的状态。 2.投资功能:以证券投资, 股权投资等方式,对将来的人类生活产生商业价值的技术和公司进行投资,实现资本增值,为永生技术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让投入这部分基金的客户在复活后,依然拥有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所以需建立“永生基金”。 理论基础
人体是一堆原子构成的,只要原子不发生种类改变及不发生湮灭消亡,那么构成人体的基础就存在---------因为构成人体中的原子之间的排列跟连接发生改变,而出现衰老、死亡。人的生、老、病、死的实质为人体中的构成原子之间的排列跟连接发生改变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要想确保人体不老,就必需把这些被破坏的原子之间的排列跟连接修复回来。 --------决定关键性原子排列方式的是DNA-------完全破解DNA密码并掌握控制人体寿命的编码,就是决定人的寿命长短根本所在。 假设,如果人体构成的原子序列向量组合是稳定的,情绪和欲望的波动是否是造成这个系统传递函数发生变化的激励源,而能量积累到系统极限是否是无法继续的一个参考因素。 发展方向
冷冻复活
就目前而言,在永生道路上,对现在生存的人类唯一具有意义的技术。 什么是人体冷冻技术: 就是 在深低温(液态氮)环境下完整保存“遗体”, 使身体处于“生命机能停顿”状态, 等待未来某时刻使其解冻并复活,依靠未来医学技术治愈疾病,恢复健康身体。 生命冷冻科技是目前拯救绝症病人生命唯一希望。 人体冷冻是永生的一个间接而有效的手段,也就是 “生命暂停”, 这个技术本身实现不了永久生命。真正的永生技术要靠未来的科学才能实现,人体冷冻技术为人们打开通往未来世界的一扇门,活到未来生命长寿医学足够发达的年代,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案。永生计划要做的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主导永生技术的发展进程。 人体冷冻复活技术的难点 人体冷冻复活技术之冷冻篇: 以往的冷冻技术之所以会失败, 是因为在冷冻过程中,虽然新陈代谢停止,但是人体细胞内形成冰晶, 从而使得人体组织被破坏,导致人的死亡。然而阿尔科用的技术不是冰冻,而是“玻璃化”。 “玻璃化”是一个不会产生冰的过程,去除人体内的所有水分之后, 注入防冻液来代替血液。在这里 ,细胞内超过60%的水将由起保护作用的化学制品来替代,这使得人体在深度制冷的同时防止被冰冻。与冰冻不同, 在“玻璃化”过程中,分子移动越来越慢,直到在-124℃完全停止。在这个过程中,是不会结冰的,也不会有相关危害。 人体冷冻复活技术之复活篇:从目前的技术来看,虽然从理论上已经解决人体冷冻过程中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可能。但在第一例复活人出现之前,再好的理论也只是理论而已,所以在永生的道路上,复活技术是人们应该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去攻克的第一个难题。 冷冻复活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两家公司 1. 人体冷冻研究所 把人体冷冻学推向主流科学的,是人体冷冻研究所主席罗伯特·埃廷格。1964年,密执安州物理学教师, 埃廷格的著作《长生不死的前景》,令读者大开眼界。 1976年埃廷格创办人体冷冻研究所,把概念付诸实践。今天,研究所内的 四十七名病人,其中两具分别是埃廷格的 母亲及第一任妻子艾莲。 2. 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 阿尔科(Alcor)生命延续基金会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一间提供人体冷冻技术的非牟利机构,现在是美国最大型的人体冷冻服务的供应商。该生命延续基金会成立于1972年,并在1976年首次进行人体冷冻,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总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 该机构深信,当细胞再生、克隆或者其他技术出现的时候,他们的冷冻技术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被冷冻的人就能“起死回生”。 基因技术
从根本上解除时间对生命的限制,对人体进行强化和改进,使人体的体能,自我修复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基因技术之端粒 有一个说法, 说人的极限寿命只有120岁,那这个“120岁”是怎么得来的,估计有很多人不知道。 人类细胞平均分裂周期约为2.4年, 而人的细胞在一生的分裂代数约为50次,2.4乘以50是120。120岁是这么得来的。
端粒被科学家称作是“生命时钟”,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人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但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还活不到细胞的最后一次的分裂。 纳米技术
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修补受损细胞,使纳米机器人成为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久以前,美国科学家就已经发明出 第一代“纳米虫”,且多次成功地在动物身上进行过实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已经拥有一种特殊的监测技术,可以利用“纳米虫”发现并消灭血液中的癌细胞。预计25年后,科学家将研制出比第一代“纳米虫”功能强大10亿倍的类似装置,用来进一步加快人类寿命增长的速度。届时,人类寿命将有望达到数百年。 更换器官
更换受损器官(过渡期技术) 纳米技术和基因重新编码的结合,有可能让人体实现自主进化。 干细胞技术
目前科学家已能在体外以干细胞为种子培育一些组织器官,来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假如在年老时能用上自己或他人在儿时或青年时期采集保存的干细胞,那么人类长期追求的长生不老幻想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干细胞技术可以看做是人类在掌握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之前对于永生的一个过渡技术,因为干细胞技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永生的问题,只是对损坏的部分做更换,因为人体不是机器,所以在其它先进技术出现之前,只能作为替代技术使用。 永生基金
永生基金的投资功能介绍: 要建立“永生基金”的投资部门是因为“永生基金”要做的是让“永生基金”的会员享受永恒的生命,同时有充足的经济基础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想加入“永生基金”的会员不会在未来过贫困潦倒的生活,所以就必需建立“永生基金”的投资功能。 投资部门刚开始以股票,基金, 债券等为投资对象;其次寻找具有未来趋势性的行业,进行股权投资,这样可以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对永生技术有重要影响的公司进行控股,掌握对永生有关的高端技术。 发展意义
现代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肆意掠夺资源, 忽视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使得近各种自然灾害频繁, 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全球气温的上升,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时有发生,地震,火山喷发,森林大火等也时有发生,其实人类非常脆弱,每一次的自然灾害都造成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如果6500万年前天地大冲撞再来一次,人类是否能延续下去? 地球自有生命以来,共经历五次生物大灭绝, 人类如何才能在下一次的大灭绝中幸免于难?除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之外,人类向太空发展并移民也是势在必行,如果只是向月球和火星移民,那人类寿命对其影响不会太大。 但如果是星际移民,穿越时空 ,宇宙自由航行,那人体冷冻技术和永生技术就不可缺少。 所以永生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永生基金”的发展步骤: 第一步:会员人数为50-80名会员个人资产在一亿以上,可抽调1000万资金。用三年的时间建立第一期的生命基金,基金规模为十个亿。第一期基金建成后,接触世界冷冻复活方面的专家,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和他们共同研究,争取在2025年前突破人体冷冻后复活这一关。 2、 1.1 1.2 1.3 2.1 2.2 2.3 2.4 1、 2、 | 作者:ylbtech 出处:/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转载于:.html